中国教育电视台
《招办主任@你 2025高招咨询大直播》
特别直播节目来啦!
你刚好需要,我正好专业!

学校招考政策解读、
新设及特色专业(院系)介绍、
志愿填报技巧指导等招考信息服务
……
你感兴趣的这里都有!
欢迎广大考生、家长锁定直播!
直播嘉宾
招生考试中心 主任 俞晓菁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执行院长 邵振国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副院长(主持工作) 任志英
直播时间
5月23日 19:00-20:00
观看直播

抖音、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等平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官方账号
以及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
长安书院APP(可点播回看)同步直播
与招办主任、学院院长零距离
在这里收获满满的干货和无限的可能
提前锁定
5月23日(周五)19:00-20:00
敬请期待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楼
招生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机器人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yl23455永利官网
yl23455永利官网涵盖机械工程、力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专业学位博士点和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机械工程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排名中位列福建省第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车辆工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器人工程为新工科专业。学院现有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教学成果奖12项。学院现有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制造业数字化设计工程研究中心等16个省级科研平台,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4月,学院现有教职工181人,专任教师152人,其中正高职称33人,副高职称80人;具有海外经历专任教师77人,占专任教师的50.7%;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104人,占68.4%;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4人,占专任教师的48.7%。现有高端人才138人次,其中包括: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国际声学与振动学会会士(IIAV Fellow)1人,国际状态监测学会会士(ISCM Fellow)1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3人,卢嘉锡优秀导师奖1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福建省特支双百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等。
学生发展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扎实推进新工科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近三年,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中获得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全国冠军1项、全国唯一黑马奖1项、全国一等奖3项;电动方程式赛车全国二等奖2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1项。获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团体奖二等奖1项,团体赛二等奖7项,个人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在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本校对应硕士点(12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精密机械及测试、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流体力学
本校对应博士点(2个)
专业学位硕士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程管理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4个二级博士点)、机械专业学位博士点
对外交流
学院与阿克伦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日本大阪府立大学、爱尔兰梅努斯大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海洋大学、元智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交换生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建校以来学院主办或承办了20余场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教师出境参加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或学术访问交流达120余人次,邀请到访国内外学者达230余人次。

学院学子问鼎2024赛季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冠军
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制:四年
学位授予门类: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荣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所属的机械工程学科2019年进入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现为国家级特色、211工程专业重点建设和福建省“高峰计划”建设学科,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为B+,位居福建省首位。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融合智能机电装备和信息技术,致力于培养面向智能制造时代的专业化工程人才。面向国家,尤其是福建省现代科技、经济发展和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着力提升以机械设计、机械原理为基础的精密机械与传动的设计能力,以电子电力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的伺服驱动及控制的设计能力,以智能制造产业应用为导向的复杂机电装备的设计能力。培养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具有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浓厚家国情怀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具备解决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从事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制造和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领军型人才。
核心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智能制造执行系统、数控系统原理与设计、PLC与组态技术、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机器人技术。
升学就业情况:近年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去向分布广泛,涵盖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领域,包括前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以及在比亚迪、宁德时代、三一重工、新大陆、星网锐捷、天马微电子等头部企业工作,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银奖、铜奖各一项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车辆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学位授予门类: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荣誉:车辆工程专业创建于1985年,具有学术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学位点,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论证,软科评级A,车辆工程排名位居福建省首位。
专业特色:本专业面向国家,尤其是聚焦福建省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师职业素养的车辆工程专业复合创新人才。依托本专业建设的福州大学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是“福州地区首支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福建省首支电动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和“福建省首支无人驾驶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从2013年至2024年,累计获得42个国家级竞赛奖项。近年来,加强党建引领,五育并举,竞赛驱动,发挥我校多学科优势,推进新工科特色发展,取得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成绩,2022-2024赛季福州大学赛车队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一等奖,无人驾驶赛车获得全国冠军,2018赛季和2023赛季电动赛车和无人驾驶赛车分别获得全国唯一黑马奖,2021年获得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车队的竞赛和科研成果获得央视、科技日报、福建日报、东南卫视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近百次,其中科技日报针对福州大学无人智驾夺冠,以“福州大学:‘竞赛驱动’培养新工科人才”进行专题报道。
核心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电动汽车,汽车试验学,车辆控制工程基础,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与工程实践,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汽车零件测量技术与制造工艺,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竞赛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车用燃料电池技术(选修课),智能汽车环境感知技术(选修课),智能车辆底盘线控技术(选修课)。
升学就业情况:统计近五年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几乎全部从事本专业紧密相关的龙头、高新企业,或进入“双一流”高校继续攻读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福州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和深造升学率高,2024年考研升学率突破50%。

科技日报深入报道福州大学K-night无人驾驶赛车问鼎全国总冠军

传承十多年的K-night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
机器人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学位授予门类: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荣誉:机器人工程专业设立于2020年,自2016年开始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立“机器人方向”的基础上,探索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顺利获批本专业。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中,福州大学位列A类,位列全国前5%。
专业特色:本专业面向国家机器人科技发展趋势,深化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培养适应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掌握机器人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机器人领域的工作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研发应用人才。本专业为新工科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学科形成本硕博培养体系,具有深厚的专业底蕴和优秀校友资源。学生在大二可选择进入教授团队进行科研训练,可以参加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RoboCom世界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等赛事。同时,福州大学是福建省唯一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双一流高校”。自2016年至今,学生参加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RoboCom世界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等机器人专业赛事,并多次荣膺冠亚季军前三甲的好成绩。
核心课程:工程制图、电工学、机械原理、机器人技术、基于ROS的机器人理论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器学习、机器视觉、机器人动力学、电机驱动与运动控制、智能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操作控制。
升学就业情况:毕业生能解决机器人领域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具有团队组织协调能力与融合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的专业优势,就业和深造前景十分广阔。2024年,机器人工程专业首届毕业生48人,去向分布广泛,涵盖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领域,包括前往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以及在机器人相关企业工作,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学位授予门类: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荣誉: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作为国家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的核心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面向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围绕机械、材料、控制和计算机等学科领域,以“增材制造(3D打印)和等材制造(智能成形)”为核心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时代的创新高地。专业依托“材料-工艺-控制-装备”一体化的学科优势,聚焦增材制造和等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尖端应用,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创新到工程实践的全方位培养体系。通过深度融合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控制及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增材、等材制造工艺研发-智能材料设计-精密成型控制”全链条知识架构。专业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研发基地和工程中心,配备高精度金属3D打印设备、智能成型控制系统及高性能仿真平台,支撑学生参与增材、等材制造工艺研发与过程控制、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结构制造、制造过程建模仿真与数字化等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科技创新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复合型拔尖创新型人才。
核心课程: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成形制造智能化基础、材料智能成型实践、材料成型仿真实践、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材料成型设备及自动化、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
升学就业情况:保研/考研的主要院校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就业单位包括华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上汽、福耀玻璃、京东方等。

电弧增材制造实践

增材制造智能成型实践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咨询方式
考生咨询QQ群号:348382644
考生咨询电话:0591-22866263
学院网址:/index.htm
学院公众号名称:福州大学机械学院